身为马来西亚一分子,这些年在马来西亚移动的地方都是西海岸的各大城市为主,倒是没有去东海岸和东马,有时还真不敢对人说“我是马来西亚人”自认自己对自己国家认识不高。(面壁思过希望有从天降的假期给我去更多马来西亚地方)
每次出游在外,与外国新认识朋友打交道,当大家提起自己国家的时候,大家可以滔滔不绝介绍自己的国家,而我却无法一一分享,因为我对东海岸和东马认知不高。怎么人家对自己国家认知这样多?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关系?还是国人对认识自己国家态度不够认真?难得这一趟前往热浪岛,选择多逗留一个晚上在东海岸,就是想要趁这个机会对东海岸有个基本认识。
登加楼和吉兰丹是以马来人居多的州属,分别是95%和97%,马来人宗教是伊斯兰教关系,走在大路上可以看到的广告牌并没有中文,而女模特儿在平板广告牌上都戴上头巾。有些广告牌有阿拉伯文,这些都是和西海岸看到的不一样。
登嘉楼有唐人街,坐落在Jalan Kampung Cina,距离前往登嘉楼巴士车站距离12分钟。说起来你在等巴士的时候,要前往唐人街走走,可以考虑。在国外华人聚集的地方就形成了“唐人街”,那么登嘉楼可见华人很少了,所以主要华人经营生意的地方就成为了“唐人街”。
温馨提醒:在登嘉楼的停车收费是角子机制度。
中午近1点正是午餐时间,加上今天工作日,唐人街不见人潮。平时都是这样少人了吗?走过每一间店面,可以看到很多老店面,老店面都是老员工在经营,卖的产品都是老行业-杂货、药行、裁缝、五金行、茶餐室等等,走起来感觉就是在重找老行业。
当中我留意到了一件事情,中药店请了马来女生当店面助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吧!中药店卖的就是华人药材,请马来女生的话能帮上忙吗?当然她还可以打杂其他工作,说起来这是难得一幕。
在美夫人原乡馆的对面有一间百年老庙-和安宫,它是登嘉楼最古老的华人传统寺庙,引证了18世纪的那个年代已经有华人来登嘉楼居住。唯一可惜的是2010年和安宫曾经再一场大火烧毁了中庭部分。用“幸好”来形容一切没有破坏整个大局,他们也在2012年修复回了。
唐人街上有一间德顺文物馆,德顺文物馆是唐人街已故頭家黃新禧的住家,该古厝拥有超过150年历史了。这家博物馆是黄新禧的后人外曾孙陈廷芳参与筹备的博物馆,他们通过文物馆来展出登州华裔历史及文化、记载及展出了唐人坡“头家”黄新禧从创立德顺到其生活起居的古物、即已故黄明金老夫人(黄新禧的孙)的手工绣花图样及哥峇雅服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中认识登嘉楼的华裔发展。
根据《南洋商报》的新闻报导:
黄新禧为一名登嘉楼贸易商,经常航海到暹罗进行货物交易,而其贸易公司的名为“德顺”,即唐人坡德顺文物馆以之命名。黄新禧是当时瓜登的酿酒商,同时也拥有橡胶园等产业。基于黄新禧在贸易领域中的成就,当时的登州苏丹也允许他在州内发行名为“Jokoh”的铜币,在州内使用。
营业时间:早上10点半到下午3点(星期五休息)
我倒是对德顺文物馆外面的壁画,也就是黄新禧文化巷感兴趣,因为这些壁画都是本地画家作画的作品,和当地早期各行业的老招牌从中认知当地过去的故事有关少许。尤其是看到“江夏”字眼,我也姓“黄”对这里的设计更有着亲切感。 结果我在这壁画里拍摄了不少照片,会不会这样子把登嘉楼的壁画风吹起来?
继续走下去,还有一个“唐人坡巴央记念巷”,里面有唐人坡上的有贡献人物的铜像,说起来唐人街这一带有7個主題小巷,分別是著名的海龟巷、慈济巷、唐人坡巴央记念巷、唐人街奇景巷、黃新禧文化巷及绿色花园巷和哈芝阿旺柏沙巷,每一个主题小巷都是给我们认识登嘉楼的过去。从中更是看到当地珍惜前人为这个地方出一份力。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这里的就业机会发展并没有西海岸发展的蓬勃或者吉兰丹来得多,所以多数的华人后裔都选择了离乡背井去外地发展。要如何给这些华裔回流登嘉楼呢?
更多关于登嘉楼唐人街 ,可以参考
看了你很多篇的文章,這次是第一次留言。
關於德順文物舘的開放時間,我想補充一下。文物舘的開放時間其實並沒有固定,現在一般上會在大約11點開放但有時候會遲至中午12點才開放。
vjie83
谢谢你告知这个资料,如果接下来文章上有什么出错,也欢迎指点。
我是东马的,那就欢迎你来东马探索呗!
不过我来到西马,倒是要好好探索西马~
而登嘉楼,我只不过是路过瓜拉登嘉楼,你这篇文章让我对那里的唐人街长些知识啦~
baoqiong
东马早已经在我的名单里躺着很久了
我在积极安排着,希望能赶紧过去~
我本身就是瓜登人啊!
说真的很多同辈读完书后都留在外工作,只有几位同学回去继承家里的生意。
不过现在的唐人街和以前很不一样了,被美化、被商业化了。
有时候回到登嘉楼去,看着它的发展,有点感觉这已不是我原本长大的地方了,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