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松发肉骨茶 是 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品牌 佼佼者,分店遍布世界各地。蝉联多年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松发肉骨茶,虽然不是历史最悠久潮州式肉骨茶,创立于1969年至今有54年,但却成功短短的时间内把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扬名海外,成为游客前来新加坡观光必打卡点。 创办人杨应松和二代杨学鹏在受访中大方分享了创业历程,如何设置中央厨房维持固定水准,把美味带到各地开连锁店。


透过 Tony Johor Kaki的安排让我有机会与新加坡松发肉骨茶创办人和二代做近距离的采访,在访谈给我更进一步了解新加坡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进化。杨先生一开始以潮州话交谈。杨燕宜(长女)带着了父亲早期经营肉骨茶拍摄的照片,她说当年并不常拍照,照片不多,但是这些照片都是宝贵的画面,有当年在咖啡店开档的画面。


在场还有松发肉骨茶长子杨学鹏和白新春茶庄第四代继承人白进火。白新春茶庄和杨老先生认识多年,两人相见欢,两人在交谈中告知很多当年肉骨茶的故事细节。 我当然要捉着机会和两位拍摄合照。


新加坡松发肉骨茶
松发肉骨茶的名字从创办人杨应松的“松”字 加上华人最爱的发达兴旺的“发”。 1967年,杨先生先在新加坡河畔帮人售卖潮州粥和肉骨茶,他说先有福建派肉骨茶,后来才有潮州派系的肉骨茶。他说潮州派的肉骨茶“不够专一”,当时档口没有专卖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多数都是卖煮炒或潮州粥, 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是其中一道。


1969年
他在档口帮忙了2年,决定自己出来开档。当时以手推车在柔佛路路边叫卖肉骨茶,自己当老板就要很认真,多听顾客的意见,然后研究改良口味做得更好。 他曾经想过要加上了药材,但是做了一阵子就没有放,因为味道并不大被接受。
他说早期卖肉骨茶只有排骨和猪尾,配菜有油条和一碗饭。 当时排骨的数量并不多,通常附近Jalan Besar巴杀的猪肉摊只卖半只猪,那么一锅要12公斤的排骨,他要跟多个猪肉摊买,才能凑到多锅肉骨茶来售卖。 当时每天早上都要去猪肉摊收集排骨来给足够量卖排骨,下午4点开档。


1975年
1975年,松发肉骨茶迁至维多利亚街的一个”广裕兴“咖啡店内(如今莱佛士医院的所在地)的其中一个档口。 当时地点靠近火车站和巴士站,有很多德士司机在附近休息。松发知名度就是靠德士司机的口碑相传。


1999年
松发肉骨茶再度搬迁 Rochor Square 组屋底楼。如今这个地方已经重建。杨燕宜说小时候,他们都在档口里帮忙父亲,在后巷煮热水,然后给顾客倒茶和捧肉骨茶。


2007年
由于面对到Rochor Square的组屋重建问题,松发肉骨茶再度搬迁到新桥。这个时候,长子杨学鹏本身对饮食业有兴趣,曾经在外其他饮食餐厅打工,决定回来协助父亲。 这个地点让松发业务火速发展,不久就在同一排开多一家分店。当时一排两家松发肉骨茶,对他而言很容易控制肉骨茶水准。


2011年
当他们开第三家分店,却不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希望顾客可以记住松发的品牌,而不只是店铺的地址。他决定要以中央厨房来出发,确保每一个分店都有同样的水准。 先找了对味蕾特别敏感的弟弟协助他经营中央厨房,改良食谱,弟弟负责研发与生产方面的业务。
在整顿中央厨房,不止是味道要维持,他们寻找不同供应商提供猪肉,确保猪肉供应足够。他们采用气压锅来烹煮高汤,这个过程发现到气压锅带出来的味道相比过去使用煤气更为全面把大骨熬煮。在这个年代,人人吃肉骨茶都想要加汤,他们采用了碎骨来熬煮汤,那么不吝啬给顾客加汤,顾客倍感亲切。
他们也尝试了各地胡椒,砂拉越胡椒是最吻合他们的食谱。为了让食谱更好,两兄弟也加入了本身的秘方在里头。


2014年
当时开的分店都依据各分店的地区来做门市装潢,虽然配合了新加坡历史背景,但是没有统一形象。姐姐杨燕宜本身在新航航空业服务,更了解到专业服务的素质重要性,杨燕宜加入生意,有行销背景的她就负责为公司打造品牌和拟定行销策略。
首先她先把父亲杨应松的故事背景透过插画的形式呈现,这样子顾客更容易明白了故事背景从一辆手推车的年代开始,统一门市的装潢,给顾客不管身在何处都有同样的氛围。 接下来每个员工必须接受专业训练,给他们了解肉骨茶背景。培训员工的专业服务态度,同时行销方面多管齐下,渐渐把松发肉骨茶打造成为了新加坡肉骨茶品牌佼佼者。
松发肉骨茶的成功并非偶然,可以看到姐弟看重品牌重要性,他们透过各管道给奠立起来松发肉骨茶品牌在市场上。 如今,松发肉骨茶在新加坡有13家分店,海外中国上海、印尼、台湾和泰国曼谷都各有分店。


2023年
经历一场疫情,对于饮食业来说都是不容易的难关。退休后的杨应松给予孩子背后全力支持,他们在这段期间也推出了酱料包。与白新春茶庄生意伙伴合作推出了“皇之园”(结合菊花、乌龙和绿茶)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不断求新的杨家,也增添了另2个品牌在市场 – 松发粿汁 Song Fa Kwap Chap 和楼下 Downtown进攻饮食业。


潮州式白胡椒肉骨茶品牌
茶
松发肉骨茶创办人杨应松: 以前吃肉骨茶一定要给顾客先冲泡一壶茶,顾客喝了第一壶茶之后,看顾客的脸色点头才可以把肉骨茶上桌。 如果顾客喝不够茶就把肉骨茶上桌。顾客会投诉啊!在新桥路的松发肉骨茶有一个老顾客依然有坚持这样的习惯,一定要先喝一壶茶才开始吃肉骨茶。


松发肉骨茶第二代杨学鹏在旁边继续补充:如今的顾客吃肉骨茶多数人都不讲究这一点,但是我们在培训员工,依然坚持要员工懂得泡茶,可以给顾客冲茶。




白新春茶庄从70年代供应茶叶给松发肉骨茶至今,超过50年的合作关系,70年代和现在吃的肉骨茶,喝的茶是一样的吗?白进火指着手里拿着的松发肉骨茶旧照片,你看当年的肉骨茶档都把茶叶包装放在档口的透明玻璃镜后面,一目了然喝什么茶。
松发肉骨茶创办人杨应松:70年代最好的宣传就是口碑相传。当时最好的行销就是透过德士司机,当然我在选茶叶的时候,都会特选茶叶让德士司机可以耐喝,好好品尝肉骨茶。德士司机就这样在我的档口久一点,也带更多顾客上门来。


如今顾客都很少喝热茶,松发和白新春茶庄研发自家品牌茶叶“皇之园”,这种茶叶冷热泡两相宜,顾客不喝热茶,可以喝冷饮。在店里都可以点到,甚至可以外带回家。


咸菜和卤花生
即使杨应松先生曾经和潮州粥摊打工,他说潮州粥小菜-咸菜和卤花生是80年代才加入了肉骨茶系列里头。猪腰、龙骨、猪肚等其他小菜都是80年代随着顾客的要求才加入在肉骨茶。


如今松发肉骨茶也把家族秘方的卤香猪肉加入在肉骨茶行列里头。这些年来,松发肉骨茶也成为业界中佼佼者,每当他们加入新菜系,其他同行也会跟着脚步,成为领头羊的他们更要把食物味道把关得好。


蒜头
蒜头总是垫在汤底。蒜头放在汤底里一起熬,本来蒜头并没有放在碗里给顾客的。在90年代时候,为了方便给每一碗肉骨茶做记号,他就会把不同蒜头瓣放在碗里,那么捧肉骨茶给顾客的时候,就较为容易辨认哪一位顾客的肉骨茶。现在已经有桌号和下单系统了,肉骨茶的碗里依然保持有蒜头的特色。


米饭
说起来米饭是一顿肉骨茶上最不起眼的一样配菜,但是在杨应松老先生里一碗饭却是一顿最重要的伙伴,他说肉骨茶没有配上好的米饭,吃起来少了饭香和口感,再美味的肉骨茶都会被破坏了。对于这件事,他很讲究,即使现在交给孩子打理生意,他们坚持不变的供应商,提供上等好米给顾客。


从这一次的访谈中,透过杨先生父子了解到新加坡肉骨茶的演变,随着顾客和供应商两者之间,他们都在取舍做了最好的安排迎合现在和未来的市场。成功并非偶然,创办人努力,二代继承更是严守很紧守业,在扩充业务,求新求变的年代,迎合市场,品质严谨把关。 姐弟同心,其利断金。二代并没有秉持着理所当然,他们在交谈中,他们珍惜对父亲的努力创下的江山,携手同行把潮州式肉骨茶发扬光大,不止是为家族,如今更是成为新加坡肉骨茶品牌佼佼者扬名海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