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古晋老街壁画 幕后艺术家Leonard Siaw 萧艺的壁画创作心路历程。在砂拉越古晋的老巴刹、新巴刹和浮罗岸都有多幅巨型老行业壁画,壁画都是古晋艺术家萧艺 Leonard Siaw 的作品,透过壁画的作品让大家看到了古晋的美,透过壁画吸引游客去探索砂拉越。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每次来到古晋,我总会被一幅幅壁画吸引,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多次拍照打卡留念。7月初,当我到砂拉越诗巫时,友人告诉我,古晋艺术家萧艺正在参与Sibu Urban Art Festival 创作的作品《The Story of Beneath》。相逢不如偶遇,我第一时间前去观赏,顺便拍下作品留念,当然也少不了与艺术家的一张合照。


他这次参与了 Sibu Urban Art Festival ,参与绘制一幅壁画在诗巫。 他的作品就是照片中 “The story of beneath” 图中哥妹游拉让江,他说诗巫给他的印象就是在拉让江旁边,小时候来到诗巫就有机会坐船。 如今陆路交通便利,拉让江也少了很多舢板或船的画面。


幕后艺术家Leonard Siaw
8月去古晋的时候,我们走在浮罗岸,竟然碰见了萧艺在画壁画,这次捉着机会与他畅谈了一些壁画创作心路历程。
Leonard Siaw 萧艺(笔名),今年38岁,在大学毕业后,从事印刷公司平面设计工作,2012年-2016年期间从事这个行业。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贵人带他进入壁画世界,学习了基本技巧,开始了壁画之路。


砂拉越古晋老街壁画
他一开始画的壁画比较零散主题,并没有特别主题,应顾客的邀请来完成作品。萧艺在古晋的第一幅壁画是2017年首次举办的 What About Kuching (WAK) 时候,在花香街Wayang Street画的Wild About Kuching- 人猿和鸟巢。
在2018年,托了MyEasyMoment 一起吃风的蔡羽和老刘导演的引荐,给他与古晋北市市政局画合作第一幅与街头人文背景为主题的壁画。当时在小印度画了布商, 画中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晋布商先驱- 华裔布商黄奕芋和印裔穆斯林布商赛益阿末(Sayed Ahmad)。


随着他陆陆续续在古晋老巴刹Old Bazaar和新巴刹New Bazaar 里创作了十多幅作品,分别有gula Apong ice cream、白铁匠、开裕巷小贩、爵士之夜、木屐店、土产交易、大井巷与苦力间、热爱古晋等等。


近年,他又收到了古晋南市的邀请在浮罗岸一带美化9幅作品,陆陆续续已经完成了- 红龟糕、卖凉茶、修脚车、跑马场和打铁。除此之外,他也受邀到马来西亚各地画壁画,槟城的浮罗山北货柜箱-稻农 和亚依淡姐妹咖喱面也是他的作品。


壁画创作心路历程
每次画一幅壁画需要多少时间投入?
每一幅壁画的时间说不好多少时间。快的话1个月,慢的话可能耗时2-3个月都有可能发生。早期有部分作品以照片临摹来创作。这些年,他了解这份工作并不是画好一份作品,每一幅作品是历史的“活文档”,记录了人类不同文化、社会与历史阶段的种种细节,跨越时空的历史见证者。


绘制每一幅壁画之前,他都会进行深入的调研,拜访这些老行业的匠人,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会花费时间与他们相处,感受他们的工作状态,直到对这些人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开始构图创作。
来到了现场作画,每一幅墙面就是他的画纸,他在日晒雨淋下完成作品,最怕遇上了雨季,延误作品完成的时间无法预知。有时候为了避开某个时段的日晒,他会迁就时间来完成作品。 我前后在诗巫和古晋都在烈日当空遇到他,头顶着大草帽,身披着外套来完成。黝黑皮肤对他而言不算得了什么,他说这些都是在完成作品的付出。
他说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即使有草图,每一次笔触和上色都有未知的事情发生,往往他都把未知看待成惊喜,那么产生的火花会引导他把作品做得更好,甚至他花了时间去了解建筑构造和墙面。每一个挑战都是一种学习。


如何如此生动地表现每一位老匠人的精神?
萧艺告诉我,然而,有些匠人早已去世,那么他又如何重现这些人物的面貌呢?
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奇香凉茶铺的创始人曾家第一代的形象被搬上了大壁画,但萧全成从未见过这位老匠人。他回忆起创作时,依靠孩子提供的照片和自己在凉茶铺临摹的构思,逐渐从第二代的面容中提取出第一代的神韵,最终重现了那一代匠人的精神风貌。
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浮罗岸各个时期的行业和社会结构,也传递着对这些人物的敬仰,记录了他们的事迹,成为了浮罗岸历史和文化的真实写照。


为何不去除凉茶铺壁画上的斑点?
一开始我看到了奇香凉茶铺的壁画上有很多斑点,我误以为是污垢,直到他解释-这些黑点是墙面曾被广告牌覆盖的痕迹。当广告牌被拆除后,留下了这些印记。虽然壁画的设计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但这些痕迹却是时代的印记,代表着过去的一段历史。因此,没有必要去除它们,反而将它们保留,成为了整体的一部分。壁画不仅仅是对特定时刻的记录,每一处细节,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每一幅壁画都是他汗水付出,有没有后悔投入在这个壁画行业里?
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表达,它们通过生动的图像向我们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即使地方老行业日后有可能消失了,但有壁画勾起民众记忆。
浮罗岸的“红龟糕婆婆”壁画背后有着感人的真人故事。当地有位80岁的吴明珠婆婆,致力于制作传统手工红龟糕。每逢华人传统佳节,吴婆婆的红龟糕便是当地华人家庭的必备贡品,平日里想吃也能在她的摊位购买。如今,走在浮罗岸的人们都会知道,这里的红龟糕可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他没有后悔投入壁画这个行业里,工作没有在办公室的舒服,但是自小尝跟随着公公去果园里当小跟班,吃苦耐劳惯了,反而在创作壁画中,有一股传承使命感促成他去做好。在古晋老街的壁画,他重新去认识这座城市,发现到了有很多行业都在逐渐消失,避免产生了断层,他的壁画一座桥梁承载着三代人认识一座城市,紧紧系着彼此。小朋友认识公公婆婆的过去,一家大小走在老街拍照打卡留念。


他说在浮罗岸画跑马场的时候,花了5个月画了9个人,精益求精,当时他还去了8哩赛马场看骑马士的英姿,他想要把每一幅作品做好,当他完成的时候,疲累不堪。
但是,这幅壁画给了很多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浮罗岸有跑马场吗?”。跑马场的旧址在古晋南市的市政局,但是古晋南市市政局建筑物并不适合画壁画,画在最接近的浮罗岸,就是给大家得知南市曾有发生的跑马场盛事。


接下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回头看这些年来参与的壁画项目,他觉得荣幸能成为古晋壁画的一份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老行业重现,与街坊聊天勾起回忆和交流。
墙壁对他而言是一个平面,一幅壁画给他在街边述说老行业故事。当然,他不排除日后会参与其他平面的创作。他说未来的人生都要留空间给予未知来填补空间,把当下创作灵感好好记录下来,每一步脚印都给他的未知做了安排。


这次的访问,让我对壁画创生有更多角度去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壁画在每一座城市?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打造而做,而是生活步伐实在太快了,有的事情来不及记录就错过了!壁画不只是为城市增添色彩及美化,把历史重现,最有效勾起彼此的城市认识,壁画联系范围不分种族,也带动了周边经济活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