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媒体上看到了“浮罗山背客家山宴”,每一个人都说可遇不可求,一年只有四次要有相熟的人带路才能去槟城浮罗山背连蕉园大伯公神诞客家山宴。天使地利人和的难度都出现在眼前,连要吃一顿客家山宴是一件难事。相信越难的事情越有冲劲去完成,我终于在9月14日第一次参与浮罗山背客家山宴。


马来西亚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个月前得知了这一次的槟城浮罗山背连蕉园大伯公神诞客家山宴的日期,我开始倒数,曾经一度看错日期,以为上个月就是了,可见我多么紧张。四处探听“ 浮罗山背客家山宴 ”这回事一段时间,给我遇到了一位朋友愿意帮我安排他的亲人载我们一起去浮罗山背的连蕉园。朋友补充一句:跟着他们去,要很早上山的,你能跟吗?


本来说早上8点要到浮罗山背的双溪槟榔(Sungai Pinang),后来延迟到早上10点,松下一口气可以多睡1个小时。哈哈!我们早上9点半抵达了浮罗山背,友人忙着洗酸菜还没有到集合地点,等候到中午12点我们坐上他的四轮驱动车子往连蕉园出发。


前往浮罗山背连蕉园有2条路,这2条路都并非主要大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摩多,爱运动的朋友可以登山或骑脚车。
- 从亚依淡水坝前往,那条路只能给车出不能进,摩多前往就没有问题
- 从浮罗山背往直落巴巷的弯曲山路的半途经过私人住宅/果园,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把门打开,车子可以前往,弯曲山路只有1辆车可以驾驶的山路。


浮罗山背客家山宴在浮罗山背(Balik Pulau)的一座山上,这个地方叫做连蕉园。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段名字由来的故事:早期这座山种了很多香蕉树,后来遇到天灾,香蕉树烂了枯死。人们提起这场“烂蕉”就把这个地方称为“烂蕉园”,后来觉得在福建话发音很不雅情形下,改成了“连蕉园”。


我们从浮罗山背前来,这座山对我们而言是一座农作物丰盛的一座山,沿途可以看到的农作物有豆蔻树、香蕉树、Bunga Kantan 树(叻沙花)、橡胶树等等,其中一段路看到了薄荷园,不要以为我置身在金马仑的茶
你们有想过槟城有这样的一角美景吗?如果给我们自行驾车或者登山上去,说不定你可以拍照拍大半天了,沿途都是美景。


友人每年4次都有参与大伯公福德祠客家山宴的活动,多数都是驾摩多上山帮忙,这次破例驾车载我们和亲朋戚友一起去,连车子的车斗都载人上山,整个过程差不多要30-45分钟的车程。半路我们遇到了步行者,也把他们一起载上车。
车上的婆婆说她住在连蕉园的山脚下50多年了,这是她第二次来;另一个婆婆说她住在内湖(Relau)第一次来,从中可见这个活动这个地方并非一个多数人知道的地方或前来,果然够隐秘!


据说当年客家人南下南阳来到浮罗山背住,在浮罗山背可见客家人居多。连蕉园的大伯公福德祠的历史在NTV7《起航》里提到了客家山宴已经传承了150年的客家特色宴席,而我在现场看到大伯公福德祠墙壁上写着于1912年,到底这家大伯公福德祠在浮罗山背连蕉园有多少年历史?肯定有百年历史了。


大伯公福德祠香火鼎盛保佑当地居民安居乐业。每年有办四次的客家山宴,分别是神诞(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祈福和还福。祈福和还福德日期都没有固定,祈福在年头,而还福在年尾,通常都会选择星期日方便市民前来。一般上祈福比较多人上来求愿,客家山宴开近80席。


这次前来参与 浮罗山背客家山宴 有妈妈随同,妈妈有兴趣学习客家菜。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如果你想要看他们制作过程要早上前来;若是中午前来的话,多数都已经煮好了。我们在中午1点左右抵达,心想我会错过了很多画面,可是今年的客家山宴从下午3点延迟到下午4点。我有幸参与了部分制作过程。


朋友介绍我,今天的总厨就是张添来,他已经在大伯公福德祠办客家山宴30多年的经验了。他自小住在连蕉园,他说不爱读书经常溜上来了大伯公福德祠结缘了。他在退休之前是一个喜宴外勤大厨,如今只有在客家山宴才大显身手了。


协助张添来一起来完成的浮罗山背客家山宴的助手并非他的职员,他们都是住在连蕉园、浮罗山背一带或亚依淡一带居民,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座山,每次一到这个客家山宴,自然而然来到了连蕉园里帮忙了,从早上6点忙到活动结束下午6点,全场几乎清一色男丁在下厨,唯独看到一个安迪在厨房洗碗。




张添来把工作分配给了每个前来帮忙的市民,大家都不必多言语,自动自发分工合作准备每一道菜肴,感觉中他们都有了默契。张添来一个人兼顾多个炉,一下子在试味道、一下子在起火、一下子在炒食材,看起来没有停顿的在厨房里打滚,不过大家的目标都一致完成客家山宴。


浮罗山背客家山宴 一共有8道客家菜肴-焖梅菜猪肉、芋头扣肉、烧鸡、白斩鸡、五香卷、鱼鳔汤、青菜杂炒和红枣栗子猪脚汤。


焖梅菜猪肉
来到浮罗山背客家山宴一定要吃焖梅菜猪肉,没吃过就是没有来过,他们这一道菜肴只有在浮罗山背客家山宴吃到,花最长的时间来准备,万众期待的一道菜肴。搞到我很好奇,到底有什么特别?


友人说他们一大清早在浮罗山背的住家里洗5盒的酸菜(大概有100斤酸菜),要把酸菜的盐分洗走,花了差不多将近4个小时,然后再把洗好的酸菜载到来大伯公福德祠。酸菜切一小块大概有3-5cm 的尺寸左右,把酸菜放在锅里炒干,炒干过程看起来容易,可是要不停的翻炒,确保整锅的酸菜都去水。


接下来热油锅,用的油是刚才煎五香卷的油,放姜片去爆香,接下来放洋葱、蒜头(瓣粒)和辣椒,然后把猪肉和酸菜放入锅里炒。这个时候,他们会把这一锅的酸菜猪肉搬入另一个大锅,然后添加了黑糖和辣椒干下去焖煮2个小时。


焖煮过程花了2个小时多,在焖煮过程中有几个人轮流在翻煮着酸菜猪肉,有些人经过厨房都在帮忙。他们都说这一道菜肴值得等待,花的时间和精神最多。他们需要2个小时焖煮关系,焖煮到入味就是上桌时间,开席的时间也是看焖酸菜猪肉而决定。


焖酸菜猪肉一上桌,每一个人的筷子都上前夹,或者一汤匙淋在白饭上。酸菜的印象是咸酸味道,可是这个酸菜的味道带有着甜香味,并不是甜腻的味道,带有少许酸而已,绝对是开胃菜,蒜头早已经焖烂了在其中。给我这一碗足以吃一碗饭。


芋头扣肉
芋头扣肉这一道菜肴是我很想要学习的,因为家婆教过我红烧芋头扣肉,我很想要了解制作过程和食材的用料。可是我来到的时候太迟了,他们早已经开炉在蒸煮了。他们煮好之后倒入盆菜就可以了。


芋头扣肉的美味仅次于焖酸菜猪肉,大家都爱吃。我想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芋头扣肉(家婆,客家山宴的味道赢了你的拿手好菜)芋头蒸煮到松软,南乳味道融入在肉和芋头之间。我的桌面上的芋头扣肉和焖酸菜猪肉都吃到清光。




烧鸡
看到有几个人在砍烧鸡,看到大家的身手灵活捉刀,他们并非在厨房里工作的人,可是当他们来到了大伯公福德祠自动参与去做。烧鸡我吃一口而已,因为有其他菜肴我都想吃多一些。


白斩鸡
烧鸡都吃不多,本来我也想白斩鸡不要吃了。可是在桌的婆婆说白斩鸡是张添来的拿手好菜,以前他做酒席外勤的时候,人人都要吃他的做的白斩鸡。婆婆说张添来做的白斩鸡过水几次,他的拿手好菜。




白斩鸡在上桌之前淋上了酱汁,酱汁带有咸甜的味道。我吃一口鸡肉,那种感觉就是不得了的惊喜,婆婆说的话没有错,白斩鸡好柔软香滑,这是意外中的惊喜。后来紧追吃多几口。




五香卷
我来到了大伯公福德祠看到大家都在做五香卷。我们错过了他们搅拌五香卷的馅料过程。我和妈妈2人都有同样的疑问:五香卷是客家菜吗?因为我在夫家也不曾看过家婆煮,每次都是我在槟城做好来带回去芙蓉给大家吃。




众人一起包五香卷,一下子就完成任务。五香卷煎好了之后,另一个人在一旁要把每一条五香卷切块。我吃起来味道和平时吃的五香卷一样的味道,无法想象到和客家籍贯的联系。


鱼鳔汤
鱼鳔汤是我很期待的一道菜肴,因为我最近向友人学习了福州鱼鳔汤,发现到客家的鱼鳔汤和福州的鱼鳔汤有一些相似。厨房的助理把煎好的鱼鳔切块。张添来大厨把爆香的鱿鱼丝和蒜米倒在高汤里,然后他在加上一些调味酱料来熬煮。


直到要上桌之前的半个小时,他才把切好的大白菜和鱼鳔放入汤里。对我来说有感吃一碗蔬菜汤,我个人很爱这一碗汤,可能桌上的鸡肉和猪肉太多了,吃这一碗鱼鳔汤调和肉和蔬菜份量在一餐。味道上和福州鱼鳔汤不一样,这一个味道比较清淡,福州鱼鳔汤有辣椒辣味少许。


青菜杂炒
这一道菜肴对我来说只不过很简单的菜花、香菇、罐头菇、鱿鱼丝炒杂。可是准备过程出乎我意料的多程序。
- 炒杂内的猪肉和排骨腌制上玉蜀黍粉,然后放下水去煮。他们不担心玉蜀黍粉,倒是会粘在肉或骨头上,捞起来放在一旁。
- 爆香鱿鱼丝,一部分拿去煮鱼鳔汤,剩下的部分用来炒罐头菇和香菇
- 间中会把高汤加入锅里来一起焖煮一些时间
- 再加上爆香蒜米和一些调味料。




这一道菜肴是最后一道完成,他们看到了其他菜肴和水煮饭快要好的时候,他们才把菜花和萝卜片倒入大锅里翻炒。最后一道完成的主要原因是要有菜色的卖相。我跟妈妈看到准备过程中用了很多油,担心会很油腻,可是吃起来并不会。


红枣栗子香菇猪脚汤
一大锅的高汤里放了红枣、栗子、香菇去熬煮。把猪脚和排骨放在汤里之前要去烫煮锅水才可以放下去。张添来大厨在熬汤过程中有加了糖和胡椒粉。说起来我们在家都可以容易煲煮的汤。


我个人很喜欢这一碗汤,带有微微胡椒香味(并不是平常吃胡椒猪肚汤的呛辣),汤头带有一点清甜骨头味。后来在离开的时候厨房里工作人员给我们一包红枣例子香菇猪脚和青菜杂炒带回家,我回到家弄热之后,我们两人晚餐继续吃客家山宴2道菜肴也吃得好过瘾。


水煮饭
每次说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是形容


连煮饭这回事并不是洗米放在电饭锅,他们用木柴起火来煮大锅饭 ,起火过程并不是很顺利,要多次才能成功把柴烧。我想我第一次吃柴烧的饭?还是小时候在婆婆家有吃过?起火2个炉煮饭。


先把水煮灌放下班兰叶,把水倒入米粒,这位大叔一直在翻煮,他说这就是“水煮饭”来源,过后他用一个畚箕来衡量水份 ,过于的水份取走,关起盖起来蒸煮。


然后煮好之后取上来


我们前来参与客家山宴的市民或外地游客也好都会上香捐款。这一场客家山宴随缘捐款。我心想一件事:你们如何知道到底多少人前来吃呢?因为我们都没有报名的,我在场也有遇到2个吉隆坡朋友特地前来参与。


友人告知每一次大伯公神诞或者还福都是比较少人,大概有40桌,但是今日准备了60-70桌的食物。如果在开席的时候,人数有增加的话他们不必担心,份量肯定足够应对;如果巧好在预算的40桌,那么大家就吃多一点了。


谢谢你们齐心合力为我们准备的客家山宴!回程的时候,我和友人聊起传承话题,他们知道了客家山宴要传承下去,这些年来年轻人也有一起进来厨房帮忙,也鼓励更多年轻人一起来帮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厨房里有三代画面。


张添来说今天即使是星期一,很多人都愿意放下工作前来厨房帮忙,可见厨房人手充足大家都忙到好开心。一顿客家山宴吃的并非山珍海味,吃着客家人的刻苦耐劳的精神,大家不分你我的合作精神义务把一场客家山宴办好来。各行各业的人物转换成为厨房里的一份子做好来一件事!你们都很棒!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这一顿客家山宴只花大概半个小时就吃完了。多数人吃完就起身走下去乘搭摩多就离开,一座热闹的山,顿时又转回清静了。我在下午6点回到市区去。回家途中总有很多画面涌在脑海,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地方神庙诞活动。
你们可以参考以下文章,更多关于 浮罗山背客家山宴
糟糕了…
全是我这个半客家妹爱吃的…….
肯定肥着回….
Serinajr
我告诉你肥到很值得。
当天我早上10点吃了一碗米粉汤,直到下午4点吃这顿饭,肚子本来并不会觉得饿,可是一上桌的时候,我已经失控了,样样都好吃起来。 焖酸菜猪肉看起来有点油,都不是问题。美食当前怎么拒绝呢?
我也是個客家人,那些菜都是我愛吃的呢
十六
这些菜肴对客家人都很熟悉不过吧!
我发现多数的菜肴都离不开肉,反而少了海鲜。这和客家人以前居住的地方有关系吗?
好特别的客家宴哦!这么多人一起吃,感觉好热闹,好团结哦!!
哇哇哇!!你还看了制作过程,我好羡慕呀!!
我是个客家妹,每道菜都是我的最爱!!五香肉我这里也有吃啊,不是客家的食物吗?我也不是很清楚哦!
Sally
到底五香肉是不是属于客家籍贯这回事,让我有兴趣去探索更多了
哈哈,蓝天白云写的还真详细。小弟惭愧了。
被你们link了我的部落各,还真荣幸 : )
Linktoyouall
你的照片都拍得很美
有很多画面你都捕捉到了
这个好像小时候马来人Kenduri,全村人出动煮食的感觉,现在这种盛况已经很少见了。
Grace
你这样子一说,我才惊觉自己多年没有参与马来人的kenduri
现在他们也有外勤服务了,很少整个村子出动了。呵呵!
谢谢SP的介绍。。。这些菜肴让想起了一些前辈们。山上的客家人,每当神宴时就动员。板厂面,烂蕉园,五显,千二层等等,这些山头都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一道一道菜,都是满满的人情味,也传承着咱们客家文化。
JOHNSON Teoh
我不认识板厂面,五显和千二层,你可以解释这个地方吗?
你有多久没有回来了?是不是要安排回来回味 ?
谢谢你分享这么棒的客家山宴。
那你去的这一场是还福吧?
要怎么知道下一场是几时呢?
好想去哦。
San Yi Ting
这一场是大伯公神诞
下一场才是还福。
祈福和还福的日期都是每一次活动前由理事决定的。
下一场还福的日期订在农历十二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