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适耕庄之前,经常可以看到住在雪隆区或霹雳的朋友去适耕庄(Sekichan),我就从他们的分享里得知近期增添了一个新景点叫做“阿嬷的家”,这些景点的冒出感觉就好像乔治市走红之后,很多咖啡馆或者博物馆冒出来一样。站在游客的立场之下,我跟着大家脚步去凑热闹走一趟“阿嬷的家”(感觉就好像我要去婆婆家口气)。


马来西亚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抵达适耕庄,先在适耕庄辉煌海鲜酒家吃了午餐,朋友马上带我们进入适耕庄A村,在A村前往米厂的路口就看到了阿嬷的家。呵呵!我们已经看到了阿嬷的家门外停了不少车子,有些旅游巴士也有带游客前来阿嬷的家,所以你来到的时候,遇到巴士团的话,这个小小的阿嬷的家就路口和门口都会很拥挤。哈哈!!


你在阿嬷的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回忆荡秋千。我第一个想法是现在还有多少人的家里有这款“秋千”?以前去到亲戚家有这款秋千,几个小孩都可以玩到不亦乐乎,当然少不哭声冒出来说:他不给我上来一起坐!或者是他摇到好快,大人在喊:请放慢速度下来!种种儿时画面都勾了起来。


另一旁有一个安迪不停的在做糕加必(kuih kapit ),这不就是每年在农历新年前看到的画面,尤其是乡下的村子里,几个安迪聚在一起做糕加必。现在对我而言,糕加必是农历新年必吃,平常可说少有。因此,看到这一幕,不必农历新年也可以吃到了。
从阿嬷的家门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种种回忆被勾了起来。你说是不是?


阿嬷的家有售卖一些商品燕窝、鸡蛋糕、糕加必(kuih kapit )、糖果、早期的玩具、零食等等,怎么画面看起来又有点像 Chai Diam Ma (杂货店),在阿嬷的家有2个角落有客厅,一个是藤椅,另一个是沙发,后面角落有厨房,看起来种种迹象都是回到70-80年代的老厝,只不过我以前不叫老厝-阿嬷的家,而是阿公的家。哈哈!


碰巧当时游客不会太多,我有机会捉到阿嬷的家负责人魏爱芳聊几句,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在雪兰莪适耕庄开“阿嬷的家”?
爱芳在适耕庄长大,长大后跟着先生在吉隆坡城市大都市生活,他和家人在今年年头开始经营“阿嬷的家”,最大的理由是想要把她的阿嬷的传统手工糕点传承下去,借此机会表扬阿嬷的刻苦耐劳的精神。阿嬷过去有把做好的鸡蛋糕装在“麻将纸”然后寄放在当地的杂货店/咖啡店售卖,这样多年来得到好口碑,如今他把转换成店里的商品之一,价钱是3盒RM10。


她娓娓说出来阿嬷的故事,想当年阿嬷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想要做糕点赚钱,最容易的糕点就是鸡蛋糕,材料不复杂,就是椰浆,面粉和鸡蛋,当时也没有什么科技或者先进烘炉,阿嬷都可以卖了这样多年下来,祖先刻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后背要学习,他也不想要传统食物逐渐被人淡忘。


说到淡忘这回事,他说过去他周游列国的经验,去到那里当地人都会自己国家自己种族的语言,然而在马来西亚会发现到华人并未必是全部都会说华语,那么会不会华人的传统糕点会逐渐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呢?被千层糕或者马卡龙来取代呢?因此鸡蛋糕就是他依照阿嬷的食谱做下来卖。




她感叹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少了小时候的童真。她补充说并不是不接受科技,尤其是看到小孩子做”低头族”玩电子产品,少了人与人沟通,更何况童年的玩具被电子产品取代,说起来是很悲哀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到她在处理制作糕加必制作,他也有采用机械化做法,但是她知道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我们需要保留了下来,因此也卖了手工制作的糕加必别忘记我们今日的舒适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售卖糕加必(kuih kapit )的食谱和鸡蛋糕差不多一样。如我所说做糕加必(kuih kapit )的画面已经少见,而且现在也可以用烘炉来烧烤,不必炭烤手工去做糕加必,他在店里有售卖手工去做糕加必和机械化做的糕加必,价钱方面当然是手工是比较贵,价钱RM28,机械化的糕加必卖RM20,可是多数游客前来都喜欢买手工的,大家都念在“手工”情怀。 我在场有尝试了两种制作法的产品,味道大同小异。


初步经营卖的传统糕点不多,不过她说接下来会把kaya 或者生日时候吃的红鸡蛋面线都带进来阿嬷的家。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要卖“红鸡蛋面线”,这是他从现在人的生日有所感叹,多少人生日还有吃到一碗红鸡蛋面线呢?在我家,只有爸爸妈妈或长辈生日,晚辈要煮给他们吃,倒是晚辈生日就没有。


店里目前还有卖泡参燕窝水。燕窝对很多人来说是高档的食品,他们在燕屋采燕发现到很多碎燕,不如把碎燕做成饮料,人人都可以喝,大热天来到适耕庄,可以考虑来一杯。他们也是懂得随机应变,早期燕窝出口生意受阻,他们想通过在这里自销也是一种方式。这是我从中看到马来西亚商家的自力更生。


阿嬷的家里的摆设有些是阿嬷的家搬来的,有些是二手再翻新来使用的。可见他们多么喜欢这份怀旧情怀。唯一在店里没有怀旧情怀的事情就是有棉花糖。哈哈!这个花式棉花糖是他们近期去中国学习了带回来的花样。


我看到了巴士把游客带来了,我也不多加逗留,赶紧去旁边坐老爷车游走适耕庄稻田去了。 呵呵!一家阿嬷的家竟然给我逗留了超过半个小时,谁叫我也是一个念旧的人,很喜欢和朋友聊如何把传统事务保留。这是我们现在社会要学习的一件事,把传统事务发扬光大之余要在传统和商业化取得一个平衡点。
阿嬷的家
Lot 10376, Jalan Parit air 5, Kampong Sekinchang, Selangor, Malaysia
website: http://www.ahmabakery.com/
Tel:019-378 3300
阿麽的家可以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
有机会我也要去看看。
之前在面子书就看到朋友分享那个花样棉花糖的功夫,很厉害!
Eunice Qing Fen
我之前看到台湾的夜市有,没有想到马来西亚已经引进来了~
前几年到适耕庄的时候都没看到这个耶,没想到这里变了好多哦。。。
Jane Ch’ng
他的变化就好像Georgetown 一样
多年前吵著說要去 Sekichan ,可是到現在都還沒去過。
阿麽的家,勾起小時候於婆婆相處的回憶,有機會要去打卡拜訪呢 =)
vivichooi
那么接下来假期,可以安排过去了~~
地方小,公共假期前往会很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