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的幸发亭蜜豆冰一年四季都坐满了男女老少一起吃蜜豆冰,老人家吃着记忆中的冰品,年轻人吃着新回忆的冰品。台中的朋友说:我们跟着阿公阿嫲一起去吃蜜豆冰。到底幸发亭蜜豆冰有着什么魅力让老人家会爱吃冰起来?(多数老人总说:人老了,不吃冰了)
台湾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炎热的夏天在台中走着,我有一种感觉快要中暑。(这是我第一次在夏天来到台湾出游)当我来到了幸发亭蜜豆冰本铺门口,迫不及待走进去店里。走进去这一家店里,看到四周带有怀旧复古风味,店里的顾客并不是年轻人或者学生,甚至有老人家,叫我印象深刻是一对60岁的夫妻点了一份甜品之后,用相机拍照起来。谁说用餐前拍照是时下年轻人的专利?
店里的职员并没有穿着制服,倒是穿着便衣在忙着不停。也许这样子没有了连锁店系统化制服,倒是给了我多一份亲切感。她们忙着处理一个接一个订单,我站在一旁拍照都不自觉中打扰了她们,还是快点闪一旁比较好。(要知道卖冰就是跟时间赛跑,冰会溶啊!)
幸发亭蜜豆冰故事
人家说:“在台中说到吃冰,就跟着老人家的脚步一起去幸发亭吃蜜豆冰。” 幸发亭在70年前是一个曾经一日卖十万碗蜜豆冰的路边摊,但面对多次的搬迁,不少顾客以为这家路边摊消失了。直到两年前,第三代接班人人决定在台中市中心找个店铺成为旗舰店。一开始以为吃冰是年轻人最爱,老人家不爱吃冰,谁知道最后是老人家常吃。
第三代接班人陈薇竹说她7岁的时候已经帮着陈爷爷在台中火车站旁以手推车沿街叫卖蜜豆冰。当时蜜豆冰叫做 Mi zhi Mame aisu (日语),渐渐跟着日语谐音翻译成为了“蜜豆冰”。后来陈爷爷进入了第一市场摆摊,取名叫做“辛发亭”蜜豆冰。爷爷年纪大了,交给了第二代接班人经营(也就是第三的儿子,薇竹的爸爸)经营。
辛发亭蜜豆冰的生意越做越好,一个空间里22张桌子,有100-200个顾客,曾经一次做到一天有台币8万营业额(那个年代一碗蜜豆冰卖台币8元),可见一天有卖超过10万碗。陈薇珠说当时忙到不可开交,手根本不能停下来,就是要切水果啊!蜜豆冰讲究的就是人工。
后来一场大火在第一市场,顾客在慌乱中逃跑,只有烧到部分店面和招牌。对他们来说不幸中大幸,决定把“辛发亭”改成“幸发亭”,表示把辛苦更改為幸福的人生。生意越做越好,可是却面对地点问题,多次搬迁,甚至很多人以为幸发亭不在了。
跟着阿公阿嫲一起去吃蜜豆冰
直到她父亲想要退休的时候,她决定开旗舰店在台中让台中的朋友找回这熟悉的味道。他以为蜜豆冰和雪绵冰都是吸引年轻人来吃,可是她意外看到了很多70-80岁的老人家回来吃,曾经一次看到了6个顾客吃到哭,周周转转的人生找到了熟悉的味道,当下感觉多么美好!
幸发亭蜜豆冰成为了很多阿公阿嬷带着儿子孙子一家三代来吃冰好地方,阿公阿嬷对着孩子说故事,介绍年轻人吃冰,结果蜜豆冰是一家三代的最佳冰品,幸发亭的口碑可说是经由阿公阿嫲的口耳相传累积起来的!(不要以为这个年代社交媒体力量大,阿公阿嬷的力量也不小)
脸带着笑容可掬的陈薇珠说:传承不只是为了家业,而是顾客的支持推动下去。台湾作家刘克襄也曾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幸发亭蜜豆冰,他在文末写着这一句话:“一间拥有历史的老店,愿意花钱回来建立家园,跟一般文创新店的冒出,意义自是大不同。”
蜜豆冰
蜜豆冰端上来了。呵呵!!第一次看到蜜豆冰的朋友,都摸着头看着它,这是什么来?一片冰就是蜜豆冰?蜜豆冰指的就是大红豆和砂糖煮了之后,再加上了刀削冰,对马来西亚朋友来说这就是我们熟悉的 红豆冰(马来文称 Ais Kacang 或者简称 ABC )。
幸发亭保有老招牌蜜豆冰的配料,有大红豆、香蕉、苹果、西瓜、绿豆、莲子、汤圆、芋圆、红藜、椰纤果、薏米和蜜地瓜。幸发亭并没有为了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的卖相,把配料放在刀削冰上,而是把配料埋在刀削冰。
幸发亭为了迎合年轻人也有推出了雪绵冰,配料和蜜豆冰一样。但是留意到多数的顾客还是爱蜜豆冰。我好奇问一问既然配料一样为什么有顾客有偏爱 ?棉花面的口感软绵绵,蜜豆冰用刀削冰,口感爽口。当我吃了两者之后,我也爱蜜豆冰口感,咬冰冰冷口感。最难得是蜜豆冰并不会太甜啊!
另一个我也吃了不少是红豆抹茶雪绵冰,喜欢红豆铺满在雪绵冰上 ,吃一口雪绵冰再吃一口烧麻糬,好好吃,尤其是花生米碎炒得很香,麻糬QQ。
看到店里坐满了顾客,心想会不会是夏天关系人人爱吃冰。陈薇珠说夏天确实较多人,但是她们在冬天一样有多顾客光顾,因为她们也有配合季节性推出热甜品。 来台中旅游的朋友,别说我没有告诉你在台中车站附近有家幸发亭蜜豆冰!
幸发亭蜜豆冰
台中市中区台湾大道1段137号
Tel: +886-4-2229-3257
营业时间: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http://sft-ice.com.tw
Leave a Reply